中国十大耳机品牌第一名 为何是1MORE ?

来源: 2018-03-28 12:56

 

3月17日,在上海HIFi展上,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耳机分会给中国耳机品牌排了个名,排在第一位的是成立不到 5 年的 1MORE 耳机,周边很多爱好者对此感到不解和疑惑,但作为行业人士却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觉得 1MORE 对中国耳机行业的影响并不单纯止步于此。

中国的市场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市场,而耳机市场更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要理解为何我说1MORE对中国耳机行业的影响并不单纯止步于此,恐怕得更多的从行业角度去解读。中国的耳机行业,从无到有,从代工到自主研发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国内音频代工大厂转型失败 国产品牌陷入困境

国内音频行业的起步,还是要从代工说起,改革开放后,深圳新建了许多电子厂,其中就有音频领域的代工厂,当时的代工往往是组装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耳机代工工厂完成了自己原始的技术和资金积累,2001-2005年间,森海塞尔推出了大受欢迎 MX500 型号,MX500 高额的收益驱动国产厂商,从低端代工到高端自主设计的第一次转型。


相信就算没有用过MX500 你也用过MX500公模耳机

当时在市面上国产耳机普遍在百元以下,国产音频代工厂商为了要突破当时的经营的困局,纷纷开始试水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并推出自己的品牌,但当时不管是产品的自主研发,还是品牌的建立,都缺少了基本的条件。这一次的代工大厂转型,并没有给国产耳机行业带来太大的成果。

而转型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供应链上的制约,就当时来说,想要依托当时供应链去突破当时的设计都相当困难,特别国内早期耳机单元振膜太厚,频宽和音色都相当平庸,不过对自主设计研发的尝试,使得国产厂家研发膜片和供应链的工艺逐步提升,可以说这一阶段国产HIFI借助 抄袭仿造MX500中形成一系列的初期技术改革和积累。

在第一阶段的中后期,当时受大环境市场衰落的冲击影响,加上核心材料供应链方面国产完全跟不上,当时的国产先驱落得解体卖厂,自主国产HIFI耳机品牌主力在这个时间转折点几乎陷入了停顿。

当然一线代工大厂败阵后并没使所有人却步,同时期培育了如威索尼可、SUNRISE、宇音、唯尚、这些作坊式或者中小型代工的品牌因自主品牌路线上投入并不多,反而活了下来。这些品牌通过一些线下门店渠道和社区论坛推广,在小圈子累积了不错的口碑,但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记得这些品牌初期产品开胶,偏音的质量问题,所以直到现在消费者也常常听到,某某品牌声音好但是品控太差这的声音,这实质是国产音频厂商长期以来以音质好的调音玄学掩盖了自身制造能力不足造成的。

这一阶段供应链和核心材料的限制让的国产音频品牌来讲几乎陷入无法发展的困境。

第二阶段 Apple 培育市场 Beats 耳机横空出世

在国产耳机市场初期发展过程发展中,国产HIFI先驱落得解体卖厂,直接导致了有规模的国内中大型音频厂家基本已经放弃了自主品牌路线,继续走代工路线,这个阶段市场消费习惯的培育和技术供应链问题依然严峻。

第二阶段最核心的改变在市场消费环境上,耳机作为配件的属性上缺乏了更理想的硬件平台助力,不管是CD/MP3还是后来MP4,甚至HIFI播放器都没有把耳机往更广阔渠道推进的能力。

(图)Apple iPod,这也是1MORE创始人在富士康的作品之一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谈到同时期的里程碑产品—— iPhone 4 ,iPhone手机携其配套耳机展现在世人面前,Apple 以其强大的市场教育能力,迅速的教育了很多传统的音频大厂推出了相应的耳机音箱周边,不过传统大厂的营销能力薄弱,并没有真正上爆品出现,直到 Beats 耳机横空出世,借助名人效应的消费文化进入中国,耳机这一品类才算是找到了手机这一理想的硬件平台助力。

iPhone 和 Beats 两大巨头一举将HIFI音频产品拉进消费者视野,不同于上一阶段的萌发,这一阶段市场容量和深度都大大加深,同时刺激了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新周期下的用户潜力。

这一阶段创造了许多的音频领域的销量神话,这使得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到音频和配件行业的发展。当然这一阶段的发展红利却和国产品牌几乎没有关系。

第三阶段:供应链能力补足 1MORE接棒

iPhone 和 Beats 的成功自然引起了一些资本和手机厂家的注意力,开始反思手机配件市场潜力挖掘,借助平台生态和配机捆绑销售策略,三年时间1MORE完成了 3800 万条的出货量,在1MORE出来后的一段时间里,发烧友们都在发起各种音质论战,但笔者要是去到同行的办公室里,就都会看到大家在研究 1MORE 和讨论音频市场,国产耳机厂家因为1MORE开始考量更多的营销方式,溢价方向。可以说 1MORE 触动了很多传统耳机厂家的营销思路,当然也冲击了不少低端市场,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提质转型。

虽然 1MORE 成立时间并不长,团队对耳机行业的认知也不多,但是 1MORE 的团队确是供应链领域的顶尖老兵。其主要团队成员几乎都是 iPod Kindle 的富士康设计制造团队成员。这个背景使得他们在制造业的前沿摸索上有成熟的经验支撑,例如像 1MORE 圈铁就具有相当不俗工艺,麦克风金属件加工也不是随便找个耳机厂家能量产,可以说制造业领域比 1MORE 更强的团队几乎没有。

而 1MORE 团队从富士康带出的高强度运作的企业文化,相比国产主流耳机行业粗放的开发态度,显得非常异端,或许正是这种狂热状态的加持,使得该公司有别于我们传统看到的任何一家耳机品牌企业。

1MORE 逐渐累积起自身的产品研发数据经验,不管是振膜还是动铁单元,1MORE 补足了供应链能力,将核心材料供应链完全掌握。转而到现在的产品研究设计的经验增长迅速。不可否认同价位的国产耳机很难在质量上与 1MORE 相比。

相比传统音频厂商,1MORE 更像是这个时代中国耳机行业的标准化符号,让很多国外品牌巨头都警惕这样一家低价高质的中国公司,可以说 1MORE 就像一条鲶鱼,扰动全球耳机行业的竞争步伐,也加快国内耳机产业链升级。

为何消费感知和行业感知不一样?

对于很多发烧友和消费而言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不会关注到这家看似一直陷于发烧圈音质争议层面的品牌,甚至疑惑为何国家级的行业协会要将第一名的奖项颁给1MORE,但事实上1MORE已经赢得森海索尼等国外巨头的关注,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耳机行业的发展。(要知道在国外品牌眼中你卖不动量,成不了规模别人也看不见你的存在。)

1MORE目前已经覆盖了26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意义上讲 1MORE 是代表着中国耳机行业站上和国际品牌的一样的世界战场,而不是偏安国内市场的内斗。耳机行业是非常无奈的行业,你的历史不够深厚,调音不够讨喜,永远是国产可以被攻击的软肋,国际品牌也一直被人意淫,说越老越强大,但事实上很多产品都是国内贴牌设计生产。

消费者往往只能看到1MORE搅动耳机行业,引发的各种论战,却没有看到,甚至有意忽略了1MORE对行业的贡献,个人认为1MORE 对中国耳机品牌的影响并不单纯止步于此。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首页 |国内新闻 |资讯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汽车 |教育 |健康 |图库 |创业 |科技 |民声

中国都市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中国都市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